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国大逃杀 > 第269章 粮食

第269章 粮食(1/2)

    解决完了糟心的事儿,陈慎直接解散大部队,带着两个亲卫溜达到了荀彧的院子里,碰巧的是,见到司马懿刚从里面出来。

    见到司马懿,陈慎大致知道他是来做什么的,他入曹军的时候荀彧正是大佬,眼下能走关系肯定要走,也很正常。

    看着司马懿,陈慎开口道。

    “仲达,给你五天时间安置好家人,之后就去港口那边上船,先去外海熟悉海路。”

    “你可以把你的妻子孩子们,放在城中的官员居住区内,也可以自行购买院落,这点随意,并不勉强。”

    “张合郝昭和文聘,也是这样关照他们的,安顿完了之后,自去太守府领取身份证明等信息。”

    “如果顺利的话,明年的年后,可能就要初次南下了,留给你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在此之前,习惯航海至关重要。”

    司马懿拱手道:“喏!”

    来到荀彧的院内,桌子上的茶水还没有被收走。

    见到陈慎走进,荀彧笑道:“今儿是怎么了,来来往往的,好像回到了当年许昌内的日子一般。”

    这点荀彧可没有吹嘘,他常年在尚书台做一把手,实际工作的内容和后期诸葛亮做的差不多。

    区别在于诸葛亮还要管军事,荀彧不用管,但他要处理的州数,可要多不少。

    有如此之大的权利,又深受曹操信任多年没有挪位,平日里上门拜访走关系的,那当真是一个络绎不绝。

    见到荀彧精神不错,陈慎也开起了玩笑。

    “令君若是很怀念当年的日子,你可还要振作起来才是,扬州后续的事务可真不少,庞士元一人未必顶得住,到时候可有你忙的。”

    荀彧略有不解:“以我对庞士元的了解,掌控一州之地,对他来说应该不存在什么难度才是。”

    陈慎解释道:“那是因为令君不知道,海运能带来多大的利润,若是以后海运的利润足够让人铤而走险的时候,那扬州就是首当其冲了。”

    “因此士元和顾雍,张昭等人,必须在初期就制定出,一套相对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后世的规则陈慎知道,说简单点就是海关,但这个年代光造海关可不行,如此长的海岸线,走私走商的船只,随时都能靠岸卸货,这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是靠用海军堵,还是疏堵结合,还是用什么因地制宜的手段,陈慎回头会和这些个当世智者,好好商量。

    海商兴起的事儿还很遥远,荀彧对着方面的事儿也不了解,他想了想,还是问出了一直纠结许久的问题。

    “我见你对让刘玄德称帝这件事,似乎并不上心,我想知道原因,可否告知?”

    陈慎想了想,让亲卫去关上门待在院外,这才淡然的坐下。

    “此事告诉令君也是无妨,这事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希望主公能名正言顺的继承汉统,也就是由现在的皇帝下诏,禅位于他。”

    “但令君知道,曹操可以不把任何人放眼里,但对于皇帝的保护,他肯定是最上心的,所以估摸着打破许昌都不行,曹操早晚会把皇帝给挪到邺城去。”

    “不过针对这方面,我们也有了办法,先把于禁的新青州水师全部沉大海里,自然往来邺城,到时候又是通途。”

    荀彧想了想:“看你如此自信,看来你们在海上,这两年是故意示弱呢。”

    “如此说来当真是可以,只是可惜了于文则,那其二的理由是什么呢?”

    陈慎道:“其二嘛,在等一个祥瑞,三年前此处有大船队出海寻找良种之事,令君可有耳闻?”

    荀彧点头道:“此事我有耳闻,当初闹的沸沸扬扬的,这出海的船队到了哪里,又是去往哪里,似乎也并没有太多人知道。”

    “从你们江陵那边得到的占城稻,如此短的收获周期,产量也是尚可,老实说我觉得已经算是天下一等一的良种了。”

    陈慎给荀彧加了一杯水,他打算换了个说法,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觉得中原是天朝上邦,外边四周都是蛮夷。

    既然是蛮夷之地,那就不会有什么好东西,这种不健康的思想,会一直持续到清朝,陈慎并不认为他有能力改变这个现状。

    “我问令君一个问题,令君应该清楚,匈奴鲜卑人擅马,那是因为他们畜牧的特性,也是因为广大的草地更适合丰牧,对吧?”

    荀彧点头,这是几乎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他不知道陈慎为什么要忽然说这个。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道理就是莫过于此,越往南的地方温度越高和越稳定,就更容易产出高产的作物来,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原理。”

    “在发现占城稻的地方,是交州的日南郡,那边常年温暖如春,冬天就和咱们的春天差不多,更是终年不见冰雪。令君可知那边的农人们是怎么做的吗?”

    “他们胡乱的把这种稻子,在有水源的地方种的漫山遍野,随后只管浇水其他啥都不管,坐等收成之后就不用干活了。”

    “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