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重生回到75年 > 第156章 新居

第156章 新居(1/2)

    回去的路上,一家四口,全都挤在驾驶室里面。

    这年代,对于超载这事,管得没有那么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管。

    平时,这辆嘎子车,不但当做货车用。

    有时候,也是当客车来使,整个车斗里面,拉上十几二十人,也是见怪不怪。

    回到麦家屯,李尧找到麦元基,请他帮忙把三弟的户口,落在了麦家屯。

    李尧的请求,麦元基自然不会拒绝。

    不过,麦元基有些不理解,凭借李尧的关系。

    只要李尧想,完全可以把李禹的户口,给落到城市里面。

    然而,李尧却没有选择这么做。

    麦元基疑惑的问道,

    “李知青,你怎么会想着,让你三弟,把户口落在咱们大队啊?”

    李尧笑着说道,

    “我这不是想着,这样我们一家才能住在一起嘛!”

    麦元基的不解,李尧很清楚。

    现在户籍的制度,户口是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居民户口。

    在这个年代,大多数有着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天然的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比农村户口的人,要高人一等!

    毕竟,有着居民户口,这就意味着,你吃的就是“供应粮”。

    而农村户口,代表着你就是农民,你不但是没有“供应粮”,还需要上交公粮这些。

    还有就是,为了发展工业,国家的政策也都比较偏向城市。

    可是,想要发展工业,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一定的资本积累。

    至于技术这些,那都需要后面再考虑的事情,没有初始的资金,何谈技术这些啊!

    国家在这个年代,可谓是一穷二白,那就得想要积累初始的资本。

    李尧前世的就见过,关于这段特殊时期,各种各样的人,进行过分析。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李尧自己最为认可的事情。

    国家在这个时候,面对着西方国家的封锁打压,还有就是和曾经的“老大哥”,关系急剧恶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发展,最为急需的就是,保证国家的安全,不会再次受侵略。

    这样的情况下,那就是要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现在已经不是几百年前,军队不是依靠人数。

    而是需要有着精良的装备,当然除了这些外在的装备之外,内在的思想等也是必不可少。

    单说装备,没有相应的工业实力,何谈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那就需要建立各种各类的重工产业。

    而这些统统都是需要钱!

    可是,国家一穷二白,只能政策的制定上,利用农业产生的效益,反哺到工业上。

    工业自然都是在城镇周边,这也就让得城镇居民,相应比农场居民,享受到的待遇,要好上许多。

    也因此,大家也就觉得,城镇居民户口,比农村户口好。

    对于李尧的回答,麦元基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李尧想要一家团聚,麦元基倒是理解。

    可是,李尧现在一家想要回到城里,麦元基相信,只要李尧想,这并不会难倒李尧。

    麦元基摇头说道,

    “好吧,李知青你的想法,肯定是有深意的。”

    有了三弟的到来,李尧临时的家里,一下热闹了许多。

    晚饭的时候,李尧说道,

    “小禹,你明天跟着鲁哥,学习开车,等学会了就去把驾照考了。”

    李禹听到可以学开车,当下立刻说道,

    “嗯,好的。”

    李禹从小,就一直大哥李尧的小跟班,基本李尧说什么,他都不会拒绝。

    现在李尧的平菇种植,基本都是鲁旭在大理。

    不管是种植采摘,还是送到县里去,李尧都没有怎么过问。

    现在三弟来了,李尧打算把这事就交给他和鲁旭一起做。

    时间一晃,1976年12月的月底到来。

    又是大队所有人最为期待的一天,因为分红大会,也即将开始。

    今年兔子每个月都有出售,收益也很是可观。

    不过,李尧现在最高兴的不是分红大会。

    而是李尧的新居,在种猪培育中心一期竣工之后,工程队没有撤走,全部转移过来。

    工程队的增加,修建速度也进展神速。

    加上房屋大多数都是以木制结构为主,现在已经基本修建完成,下个月中,就可以搬家入住了。

    1977年,元旦。

    李尧也把承诺给董高翰和徐建民的图纸,全部绘制完成。

    收起图纸,李尧带着父母,还有李禹和鲁旭,来到新居。

    现在院子里面,工程队正按照设计,把园林的绿化这些进一步完善。

    看着眼前的这个新居,李尧满意的点点头。

    李禹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