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战国帝业 > 第151章 水淹大梁

第151章 水淹大梁(1/3)

    赵王平时主要会向身边四个人问策,赵胜,虞卿,楼昌和蔺相如。蔺相如告病未能参加今日朝会,所以他的位置被田单替代,这四个人中虞卿和田单力主对秦国死战,赵胜和楼昌则主张与秦国议和,两方人为此争执不下。

    双方各抒己见,说到最后,赵王也被说的头痛,在他感觉这两方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他一时也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话。

    就在赵胜为首的公族派和虞卿为首的布衣派争执不下之际,赵王将目光放在了一旁的太子斌身上,他很想看看自己的儿子会对此事有何看法,于是赵王开口问道:“太子以为寡人当如何?”

    太子斌明显没想到父王会把问题抛给他,再愣了一会,太子斌缓缓从席上站起来,道:“父王此事儿臣以为您可乾刚独断,无需来问儿臣吧!”

    赵王眉头一皱,对太子这态度有些不满,只是让他说一说看法他都说不出来,就太子这个样子,如何让寡人将赵国的江山交给他?

    “孤只是让太子说说自己的意见!”

    赵王不依不饶道。

    太子斌其实并不想回答这个话题,因为他很清楚今日的矛盾,表面上是到底要不要和秦国议和,实际上这就是一场布衣派和公族派之间的矛盾。

    他今天无论表态支持谁都将得罪另一方,这是太子斌所不愿意的,可父王一再逼迫,太子斌只好拱手说道:“儿臣以为,就眼下的局势来看,如果打下去对我国似乎更有利。”

    这个观点一出主张议和的赵胜等人都是脸色一沉,而虞卿几人则露出舒缓之色。

    赵王见太子斌表达了意见,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满,因为他心中的答案还是偏向能和秦国议和,太子这个答案并不能让他满意,可是他要太子说出观点,如果这个时候他加以驳斥那对太子的威胁将是很大的打击,于是赵王只好点点头:“太子说的有理!”

    太子斌闻言长舒一口气,幸亏老爹没责备他。今日他冒险支持布衣派,倒不是单纯的为了取悦虞卿他们,更大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老师田秀。毕竟老师在前线取得的成果越大,他这个学生的太子地位也会更加稳固,与其吃力不讨好的帮助赵胜他们,还不如帮自己的老师来的实在。

    赵王并不知道太子的小心思,在称赞了太子一句话,赵王终于沉下心来思索着议和这事。

    思来想去之下,赵王还是觉得议和得缓缓,诚如太子斌所说,赵国目前还占据上风,再打下去说不定能逼秦国吐出更多利益,只是赵王和在场的人都想不到,接下来战局的发展将出乎他们所有人的意料。

    长平。

    时间来到赵王丹六年(公元前260年)六月24日。

    此时王龁军团即将迎来末日,他们期盼的援兵并没有来到,整个秦军已经完全陷入饥饿中,秦军中每天都会有人饿死,秦军的士气低迷到了极点,秦军中甚至发生了吃死人肉的事件。

    而王龁对此束手无策,军粮早已吃尽,营中的战马也被杀的差不多了,他实在没有办法能填饱几十万大军的肚子。

    王二在这段时间已经足足拉拢了2400多名秦军,这些人都打算跟随他去投奔赵国,其中最大的还有一个都尉。现在只要等赵军发起总攻,王二等人就准备率部反正投入赵国的怀抱。

    秦军大营外面,联军每天还是照例喊话要秦军投降,赵军的攻心战术对秦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在赵军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秦军每天都有大批士卒逃亡。哪怕摎天天都会处决逃兵,可还是无法抑制手下的叛逃。

    摎到了最后几天已经放弃处决任何逃兵,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毁灭吧,我麻了!

    秦军上下许多人甚至盼着赵军尽快发起总攻,因为只有赵军发起总攻时,局势才会大乱,只有那个时候他们才有可能突围逃生。

    黎城。

    信陵君和田秀正坐在舆图前讨论战局的最新发展,信陵君说道:“我听说秦国那边已经派了人到邯郸去和赵王接触,我看赵王很有可能要跟秦国议和了!”

    田秀抬起头看一向信陵君:“这事儿我已经知道了。”

    “什么?你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信陵君吃惊道。

    田秀早已经通过毛遂知道了这件事,早在半个多月前毛遂就已经被他送回邯郸,赵王准备和秦国议和的消息传出后,毛遂第一时间告知了田秀。

    “信陵君宽心,我们大王,并没打算要和秦国议和。”

    田秀转过头吩咐人给信陵君上了杯茶,他现在必须得稳住信陵君,要不然魏军千里迢迢帮赵国打仗,赵王转头要和秦国议和,谁能顶得住?

    信陵君顺手接过下人端上来的茶,摇了摇头说道:“我看赵王迟早是要和秦国议和的,咱们这边最好还是速战速决,迟则生变。”

    田秀点了点头,信陵君说的不错,依照赵王的为人,他迟早要跳进秦王帮他挖的坑里,而到了那时秦赵议和,田秀就必须得把王龁这30多万人放回秦国。

    这30万秦军回到秦国,对赵国来说简直灭顶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