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战国帝业 > 第101章 两军决战

第101章 两军决战(2/3)

四万人去对攻十几万人,司马尚感觉这仗实在是太悬了。

    田秀劝道:“将军,我们这四万人都是百战之兵,而燕军这十万多人,不过是乌合之众。况且我们乘大胜之余威,这一战可以横扫燕军,将军不要多虑。”

    司马尚还是十分担忧:“可是武安君,我总觉得拿四万人硬拼十几万人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对方的兵力比我们多了好几倍,兵法云……”

    “好了!”田秀打断了司马尚接下来的话说道:“别老兵法兵法的了,将军也是久经沙场的人,有时候打仗不能老看兵法,我们要根据战局灵活的运用合理的战术,将军要觉得我的想法不可行,您可以想个更好的主意出来,我愿意听从您的吩咐。”

    司马尚被说的哑口无言,除了正面对攻,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况且是田秀坚持要打这一仗,反正打输了也有田秀这个主将撑着,陪他冒一冒险也没什么。

    “好!末将愿意听从将军的吩咐!”司马尚无论是在职务还是爵位上都没有田秀高,而且他这一次也是被赵王抽调过来增援田秀,所以他在名义上是田秀的部下。

    两位主将都说通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两人商议了一下决战的细节,就准备给燕军下战书。

    向对手下战书约战,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在春秋时代以前这是最主要的战斗模式。尽管在这个时候,战斗的方式有了极大的发展、突击战、偷袭战、伏击战、遭遇战,花样百出,但列阵对战,依然是战国时期一种重要的对战方式。当然了对手不一定会答应和你决战,很多对手都会无视对方的战书。

    不过田秀这边的战书刚刚写好还没送出去,燕军那边就先派人给他下来了战书。

    田秀正求之不得,他毫不犹豫地给燕军回信:同意决战!

    田秀认为这一战胜券在握,而燕军的主将是大司马骑继,他的父亲是燕国的将军骑劫。骑继并没打过多少仗,他能得到这次统兵的机会,纯粹是被贵族们推上来的。尽管骑继没带过什么兵,但他对燕军同样充满信心其实在公子元的残兵逃回蓟城之后,燕国就己经开始征集蓟城地区的百姓从军,所有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都编入军队,准备守卫蓟京,和赵军决战。

    蓟城是燕国最大的城市,城内人口众多。为了打赢这一仗,太子文几乎征集了蓟城周边所有能征集的兵马,因此他在短短十天就征召了近十万大军,再加上从周围几座城池里收缩的兵力,共计征集了将近15万大军。

    除了这15万大军以外,太子文还从辽东抽调了五万大军西进增援,算上这五万燕军,太子文手上能动用的兵力达到了20万,这也是他敢拒绝跟赵国议和的底气。

    不过燕国并不是强军之国,因此储备的军需物资并不算很丰富,加上之前几场大战,燕国损失了大量装备,目前战车就只剩下两三百辆,战马也只有四千多匹,而为了给征集到的军队必要的装备,燕国把库府全部清空,许多在府库里积压了几十年的装备都被拿了出来。像什么生锈的枪戈,发霉的盾牌,残破的盔甲、破烂的旗帜等等全部都翻出来了。饶是如此,十几万大军也还有近一半没有全副武装,有些士兵是只有武器没有盔甲,有些则是有盔甲没有武器。

    但这时燕国也己经打听清楚了,赵王只派出了四五万军队来进攻蓟城,而且也基本没有战车,大司马骑继对此充满了信心,就算我一对一打不过你,但四五个打你一个,还打不过吗?至于先前燕国的几次惨败,骑继看来,纯纯就是他们太无能了。

    于是骑继才向太子文请战,要求出城迎战赵军。希望在战场打一个漂漂亮亮的胜仗,好确立自己在燕囯朝中的权威。

    事实上太子文压根儿不想跟赵军决战,他很想拖延时间,利用蓟城坚固的城池拖死赵军。事后田秀也承认,太子文真的要是死守不战,他只有灰溜溜的撤退。

    可是太子文本身就是被贵族推上来的,他连燕王都不是,骑继这个大司马就是贵族一致推选出来的,他压根儿就没有否决的权利。因此太子文也只好同意让骑继率军拼一把。

    太子文虽说是对主动出击没什么太大信心,但他感觉骑继说的好像也没错,燕国这边用五个人去打一个,就算打不赢总不可能会输,赵国的人难道都是怪物,能一个打他们五个?

    太子文和骑继以及许多燕国的贵族都把打仗当成了数字游戏,在他们眼里如果一个打一个能打得赢,那用十个打十个也能赢。况且他们现在是用五个去打一个,怎么会有输的道理?而燕国上下之所以会生出这种离谱的想法,是因为两国的体制不同。赵国胡服骑射后就已经从原来的从看重出身到同时看重能力,因此像虞卿、廉颇、蔺相如这些人才有机会出头。而燕国不一样,燕国遵循祖宗制度看重出身,你平民出身的人,想要在燕国朝堂上当大官,简直难如登天。

    像燕国布衣出身的秦朗、乐毅,他们都是被燕昭王设立的黄金台招来的,如果燕赵王没设置黄金台,估计他们就没机会在燕国当官。

    燕国朝堂一直都被贵族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