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43章 新改型

第43章 新改型(1/2)

    611所那边的动作相当迅速,两之后,常浩南就见到了乘飞机匆匆赶到京城的卢育英。

    昨组会开完之后,他特地打开系统看了一眼,发现科研点数变成了36点。

    显然,尽管他讲的都是之前已经做过的东西,但下面的听众毕竟不再是4个教授而是大半个学院,其中不乏颇具影响力的教授,因此还是获得了10个科研点数。

    而如今正坐在他面前的卢育英,虽然只有一个人,不过在影响力这块并不会比昨那上百号人加起来。

    实际上,昨上午常浩南刚刚接到这位打来的电话时,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觉得怕不是个骗子。

    毕竟他那篇论文还没发表呢。

    哪怕后来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多少觉得有些发懵。

    卢育英这个名字到了外面可能不太出名,但在航空系统,尤其是这个年代的航空系统内部堪称如雷贯耳。

    由于歼7c\/d这一型号并不算成功,加上宋闻聪已经担任十号工程的总设计师,因此他目前就是在歼7这个系列飞机型号上最有话语权的人。

    虽然发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航空工业内部的人看到,但常浩南确实没想过第一个联系自己的人就有如此分量。

    “卢总师,您好。”

    “常同志,很高兴见到你。”

    见面之后,二人握了握手,然后便坐到了学院给专门安排的一处会议室郑

    卢育英在航空系统里的地位虽高,但他的身份毕竟敏感,行程也不好大肆宣扬,因此京航方面知道这件事的人就只有杜义山和唐林。

    后者也是实在没想到,才过了十来个时,自己就在这样一种场合下再次见到了这个学生。

    实际上原本就连唐林也是不需要知道的,但杜义山昨晚上突然要赶去盛京开会,就把接待的事情交给了他。

    由于昨在电话里面已经沟通过一次,所以常浩南也算是有备而来。在坐定之后,就从书包里掏出了几张装着工程文件的软盘,还有那份最早交上去的完整版计算明。

    旁边的一个助理见状打开笔记本电脑,把第一张软盘插了进去,而卢育英则戴上眼镜开始翻阅那份纸质文档。

    “常同志,我有点好奇啊,你既然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里有意隐去了一部分内容,那为什么现在又这么痛快地就拿出来了?”

    卢育英微微抬起头,看着坐在对面的常浩南问道。

    “毫不自夸地,我在这些工程文件里面体现出的设计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应该都算是比较领先的,所以至少在短时间内,不能随随便便就让外国人给学过去。”

    这已经不是常浩南第一次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了,因此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而现在既然是卢总师您亲自来问,那我自当毫无保留,毕竟这些研究,本来就是为了能让咱们华夏造出更好的飞机来。”

    听到这句话之后,卢育英原本微眯的眼睛猛地睁大了些许。

    也不怪他感到震惊。

    常浩南的这种想法,搁在20年前或者20年后都很正常,但在90年代中期这会,确实是相当稀罕。

    沉默许久之后,卢育英点零头:“能有这种觉悟,不愧是常同志啊!”

    这句有些没头没尾的话反倒让常浩南有些懵逼,怎么对方突然表现出一副之前就认识自己的样子?

    实际上,由于常浩南本来就知道卢育英的大名,因此二人在昨通电话的时候,自我介绍都相当简短。

    再加上作为导师的杜义山今又没露面,所以就好像昨的唐林一样,卢育英到现在也不知道常浩南的真实身份是个学生,他还一直以为对方是京航从国外挖回来的青年教师。

    而在这种别人都抢破脑袋要出国的年头选择主动归国,表现出如此高的觉悟自然也在情理之郑

    这才有了刚才那句略显奇怪的感叹。

    ……

    卢育英毕竟对歼7飞机非常熟悉,并且在此之前就已经对下颌式进气道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因此只花了大概四十分钟就看完了常浩南提供的这些技术文档。

    “常同志,你这个设计的完成度……确实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卢总师谬赞了,虽然我对自己的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设计方式非常自信,但真要到飞机的总体设计,还只能算是开了个头,很多细节都需要风洞数据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

    常浩南的话还没完,卢育英就摆了摆手:

    “这些不用你我也能看出来,但你一个人在缺乏相关硬件的情况下,能给出这样一个初步设计方案就已经非常惊人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自己都是不会相信的。”

    “至于后面的工作,我们航空工业系统的人也不是吃干饭的,难道还要事事都等着让人喂到嘴里?”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也笑了出来。

    的确,上一世在没有他这个外挂帮忙的情况下,航空工业的同志们还不是在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