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六十五章 胜天半子

第六百六十五章 胜天半子(1/3)

    上海的汽车工厂经过许久准备后,终于开始下线汽车。上海商会一帮大佬,如虞洽卿、朱葆三等人,以及政界的唐绍仪、黎元洪全都过来参观。

    宋子文和刘鸿生给他们一一介绍生产设备以及汽车的各项功能,在这个时代,汽车是相当高科技的产业。

    唐绍仪问:“每天可以生产多少辆?”

    刘鸿生说:“受限于工人以及原材料,两天才可以生产出一辆汽车。”

    这个速度可以说慢到令人发指,简直和欧洲手工生产汽车一样。

    “价钱哪?”虞洽卿问。

    “3000大洋,”宋子文说,不等虞洽卿继续发问,他就继续说,“虽然比进口的福特汽车以及雪铁龙汽车还要贵,但我们配备了李谕先生所有最先进的专利。”

    美国国内的福特汽车已经迎来一次大降价,成本掉到了史无前例的300美元,终端售价也只有500多美元,按照汇率,相当于1000大洋。

    进口到国内后,售价一般会涨接近两倍,达到2700大洋上下。

    上海汽车工厂生产的汽车卖3000大洋,显然比进口的福特还要贵。

    但真心没办法,成本短时间不可能压下来。

    或许再过五六年,成本能降一半左右,也就到极限了。

    不过汽车此时终归属于奢侈品,受众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

    虞洽卿问:“开起来怎么样?”

    宋子文发挥推销本领:“比福特汽车好!最主要的是,如果买我们的汽车,将会获赠300大洋汽油票。”

    “哦?!”虞洽卿眼睛一亮,笑道,“这位小兄弟很会做生意嘛!”

    300大洋的汽油票,如果和渠道商谈好,加上广告成分,买来可能只需要200大洋甚至更低,相当于又省出去100大洋,买家也没多花钱。

    唐绍仪出手阔绰,说:“我购买两辆,提前订下。”

    虞洽卿等人也纷纷掏腰包,第一批下线的汽车立马被抢光,后续就要等一个月了。

    五四之后国内的爱国热情一直很高,要是能造出接近欧美水准的产品,绝不愁卖。

    只是没想到,李谕做生意也得搞预售模式……

    反正总体看,国内工业在李谕的帮助下,比历史上好了不少,甚至连合成氨都开始有了。

    刘鸿生自己的生意做得也比较广,今年刚刚投资了一家水泥厂,张謇也入了股。

    水泥这东西在整个民国工业中,都称得上民族之光。所以后来刘鸿生增资到300万时,有100万缺口,李谕都给他补上了。李谕随即成了大股东,他不可能参与生产,只是做个挂职董事而已。

    这次在上海待的时间比较长,收到张伯苓以及严范孙请自己前往南开大学开讲座的电报后,李谕才动身北上。

    此前北方比较混乱,李谕正好躲了过去。

    一场军阀混战后,北京刚刚易了主。

    直系军阀吴佩孚率军浩浩荡荡打过来,与张作霖、李纯联名通电声讨徐树铮,列了几大罪状,有“清君侧”的味道。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绝对心腹,扳倒他自然就是扳倒段祺瑞。

    所以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直系方面有五万部队,另外还有十多万外省部队;皖系的部队则主要分属各省督军,段祺瑞能调动的只有训练出的参战军。

    皖系这些参战军虽然装备很好,但毫无作战经验。

    另一边的吴佩孚就很会打仗,他率先发动进攻,突袭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前线总指挥段芝贵一击之下仓皇逃跑,军队失去指挥,顿时无所适从。

    双方一交战,皖系的兵力还没完全展开,就已呈溃败之势。

    奉军的张作霖在战争中一直坐山观虎斗,看到段祺瑞败象初现,立刻派出两个旅进攻皖系军队。

    两面夹击之下,皖系彻底完蛋。

    至于战争过程,依旧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特色:雷声大雨点小,和舞台上演戏走过场似的。

    基层士兵其实挺迷茫的,明明民国已经建立,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打仗,也不太了解战败或者战胜的后果。

    军阀们同样不愿意真打,战争终归要消耗财物,谁都没几个钱;而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家都占不了便宜;最关键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可能全心全意打仗。

    总之轰轰烈烈的直皖战争只持续一周就结束。

    看看27年以前的军阀混战局面,就知道为什么北伐时他们会被国民革命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全部干掉。

    压根不在一个段位上。

    战争嘛,短期看军事,中期看经济,长期看主义。

    直皖战争的胜利来得如此轻而易举,高调宣战的吴佩孚着实没想到。

    说起来,吴佩孚能打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吴佩孚一直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站在了人心所向上。

    而段祺瑞这边,打了败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