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布衣枭雄 > 第二十一章 七县试开考

第二十一章 七县试开考(2/2)

个厢房旁边,会有兵士定期运势,最前方的高台,是三位主考官。

    从高台一眼扫过,下方的一切尽收眼底,在这种严密的监视下,想要作弊根本不可能。

    而且一旦作弊被抓,那后果足以让所有人掂量值不值。

    除了废除当事人的考试资格外,更会剥夺功名身份,严重者坐牢,甚至还牵连家族。

    所以像作弊这事,基本上很少出现。

    看着考场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层层严密,苏祁安有些感叹。

    “无论在历朝历代,果然,科举是目前最公平的晋升制度,也是朝廷最重视的一件事。”

    “难怪老话说的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稍微感叹面前考点的规模后,苏祁安和王校尉告别后,也是大踏步的迈进了眼前考场。

    在领取自己的号牌,在衙役的带领下,穿过好几层的厢房,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考点厢房。

    苏祁安厢房的位置,并不算偏,相反,十分显眼,可以说差不多是正中间。

    无论从什么方位来看,一眼便能看到苏祁安的身影,而且他的任何举动,都会在无数人的严密监视下。

    苏祁安坐了下来,目光粗略一扫,脸色有些不自然,小声嘀咕。

    “这特么是故意的吧。”

    虽然有些无奈,但苏祁安还是很快调整好心态,开始研墨。

    县试的科举,虽然只有一门,但却要考一天,从白天到天黑是常态。

    毕竟这一门中,涵盖的东西,哪怕是前世苏祁安参加的高考的知识量还要大。

    光是考卷,粗略看去就有七八十张,这就是为何会在厢房内,安排一个简易厕所的原因。

    要是出现活人被尿憋死的消息,那不得被其他各郡县嗤笑。

    随着入座研墨,苏祁安刚开始有些走神的思绪,也是渐渐的进入了状态。

    研墨这东西,看似麻烦,但更多的却是有助于调整心态。

    心态好了,反而一通百通。

    墨盘漆黑,苏祁安深吸一口气,下一刻拾笔沾墨,随即开始答题。

    县试考的内容很多,有四书五经、春秋、左传、礼记等等诸多先贤哲学。

    这还不是最难的,难的部分是后面,会从刚开始让你从基础的默背,到后根据特定的事情,引用先贤哲学答题。

    这些都不是难事,凭借苏祁安堪称神童的大脑,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任何的先贤书籍都难不倒苏祁安。

    即便无法全中,至少也能答题大半。

    六七百位学子同时提笔考试,这等壮观景象可不多见。

    微风吹拂,空气中都是散发阵阵墨香味,期间夹杂着巡逻兵士的肃杀,二者交汇,别有一番美感。

    这种东西,可能对刚开始初入考场的学子会感到新鲜。

    但对高台上那三位主考官来说,却是稀疏平常。

    这三位主考官,除了最中间的是魏云的叔叔,魏震堂外,在他身侧,有两位白发老者,最引人注目。

    两位老者看年纪都很大了,差不多有六七十,胡须头发全白,满脸都是皱纹,尽显老态。

    到了这种年纪,都是在家退休颐养天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还能出来,怎么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这两位老者还真不是一般人,左边那位是川都郡有名的大儒,叫林苑之,无论声望、学识都是顶尖。

    而右边的那位,看上去稍微年轻点,但也有六十,叫郑严明,同样是大儒,但他身上却是挂着一个翰林院的身份。

    翰林院,是负责编撰、修改大凉各类书籍、史记等诸多手稿的地方。

    虽然里面的大儒,基本上没有授予具体官职,也没有品级,但却是无数大凉文人大圣地。

    因为上到大凉国师、太师,三公、下到各郡县文官,无一例外的要么在翰林院学习过,要么就是有过大儒的授业之恩。

    不夸张的说,大凉翰林院是满朝百官的老师,更是大凉的智囊团。

    能够进入翰林院,是无数文人学子梦寐以求的愿望。

    随便一个大儒,哪怕是像退休的林苑之,川都郡守见上一面,都得客客气气的。

    就更别提还在职的郑严明,一场县试科举,能够请动两位大儒当监考官,足以看出川都郡对此次科举的重视。

    同样也是给足了岭北县面子。

    毕竟,放在以往,像这种规模的县试,最多出动一位大儒,就算顶天了。

    这一下来了两,而且还有一位是在职的,外人看起来倍有面,可坐在衙门内的方敬之,却是高兴不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