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清末的法师 > 第168章 直接颁发毕业证就好了

第168章 直接颁发毕业证就好了(1/3)

    赵传薪所谓的低调,其实在别人看来一点都不低调。

    他的穿搭是跨时代的,但又符合审美。

    这会倒是有富户腰间悬玉佩,圆帽顶宝石,但像他这样脖子上叠戴各种链的倒是很罕见。

    更多人只会在胸前挂怀表而已。

    白人老头朝赵传薪笑笑:“你好,我叫托马斯·张伯伦。会说英语么?”

    一开口就老知识分子了,那种礼貌又略带傲慢的中产语气,赵传薪十分熟悉。

    “老头,你想说啥?”

    赵传薪一开口就老无赖。

    他的英语口音很杂,能听出美国的语调,底子似乎是南方口音,但又不明显。

    实际上,赵传薪都搞不懂自己啥语调。

    一开始就是大碴子英语,后来慢慢词尾上扬,听着像美国南方口音。去了一趟美国后,刚开始是在西部学习英语口语,后来到了纽约又受东部口音影响。

    后来干脆他放弃了纠正,反正你能听懂就行。

    托马斯·张伯伦错愕一下。

    他觉得赵传薪穿着打扮说不上高贵,但别有气质。

    还以为能彬彬有礼一些,没想到语气相当不善。

    “你去美国留学学的英文么?”

    旅途漫长,要是不再说话吧不太好,继续说吧显得热脸贴冷屁股。

    最后,托马斯·张伯伦只能不咸不淡的问了一句。

    “并没有。我从出生开始,就精通50多门语言。”

    听了赵传薪的话,托马斯·张伯伦的儿子罗林·张伯伦瞪大了眼睛。

    长这么大,他就没听过这种牛逼好么?

    他忍不住嗤笑:“那么,先生,你精通日语么?”

    “不精通。”

    “俄语呢?”

    “不精通。”

    “西班牙语呢?”

    “不精通。”

    爷俩服了!

    不精通你吹什么?

    看着爷俩脸上的“囧”,赵传薪哈哈一笑:“那么,两位,你们来中国做什么?”

    罗林·张伯伦说:“我父亲是地质学家。现担任芝加哥科学院的院长一职。《根据大气条件构建冰川期成因的假设》,就是我父亲撰写出来的。来中国进行地质考察。”

    看他介绍自己父亲,吹嘘过往事迹的熟稔模样,赵传薪就有些明白了这爷俩的配合了。

    人不能自己吹嘘自己,但旁边有人捧哏,那效果就不同了。

    听到冰川两字,赵传薪脑海中浮现出一部电影:《后天》。

    他脱口而出:“全球变暖?”

    托马斯·张伯伦:“你知道?”

    捧哏演员罗林·张伯伦赶忙解释:“我父亲,就是最早提出‘全球变暖’概念的科学家之一。另外,我父亲对天文也有所涉猎。”

    这下,爷俩对赵传薪刮目相看。

    至少赵传薪肯定是经常接触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不然不会知道全球变暖这个概念。

    在现在的中国,你出去喊一嗓子“全球变暖”,就算那些国学大师也会满脸懵逼的。

    赵传薪眼珠子转了转,问:“既然你们研究全球气候变暖,那么有没有考虑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没有考虑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绿植面积的来改善全球变暖?继而,你们想过没有,通过阻挡土地沙漠化吸收二氧化碳,延迟全球变暖?”

    爷俩目瞪口呆。

    有的他们想过,有的没有。

    因为这一系列问题是相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们只是一听,就明白理论上绝对行得通。但是想要实现这些,怕是难如登天。

    “没想到,先生,你对全球变暖这件事有如此深的见解!”

    罗林·张伯伦服了。

    托马斯·张伯伦眼睛放光:“你是个极有远见的年轻人,你想不想去芝加哥科学院进修?如果愿意,我可以说服学校破格录取。”

    在旁边听的云里雾里的刘宝贵,眼见着老少两个老外,先是冷淡,不屑,很快又变得热切,对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很是摸不着头脑。

    但是,他隐约明白一件事:赵传薪再次装逼成功!

    这可把他给羡慕坏了。

    所以,没等赵传薪回答呢,他先对赵传薪说:“传薪,回头你教教我英语吧。”

    你看,如果不会英语,会错失很多良机的。

    “等我给你买几本英语书,你自学成才,赢在起跑线上。我倒是想教你,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需要我操心,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当老师也很有趣,但如果天天当老师那就很糟心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赵传薪不愿意燃烧自己。

    他没有直接回答托马斯·张伯伦,决定先把逼格抬高起来:“上世纪末,汽车被发明出来。当汽车脱离了笨重的蒸汽机转而用内燃机的时候,就是逐渐普及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