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步入中医之门 > 第16节

第16节(2/4)

涩止汗,同时龙骨、牡蛎具有重镇安神的功效。佐入酸枣仁养心安神,标本同治。佐入甘草、大枣内含甘麦大枣汤之方意,对于精神紧张属心气亏虚者,用该方甘润缓急,常能获得满意疗效,此为个人临床心得。

    这病人服方的第二天汗就止了,精神慢慢好转,气短乏力逐渐减轻,心悸消失,服完5剂复诊时已判若两人,唯服药5日内未大便1次,腹无所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先不告诉我的处方,提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为什么患者会出现便秘

    2便秘使用什么方法治疗好,请大家开出处方来。

    4大便秘结不通,证属气虚阴亏,益气润肠得通

    1月27日患者复诊,说服前方,第2日汗止,精神好转,心悸慢慢消失,气短乏力、神疲肢倦明显减轻,思食,饭量明显增加,唯自服上方5日来大便未解大便,问其腹无所苦,视其舌,舌质淡红,苔薄白,诊其脉细弱,较前明显有力。

    为什么患者会出现便秘其因有二:一是汗出过多伤阴,肠道失润;二是使用了煅龙骨、煅牡蛎等收敛之品,肠道更加失润。六腑以通为用,尽管患者腹无所苦,亦当通其便。但大家要注意,通便之法,不唯是泻下。此等病人中气亏虚,久泻才得痊愈,若攻下,必泻下不止。唯当以益气润肠为正治。此为爱友们必需牢记的地方。随疏方如下:

    白参10g生黄芪30g升麻3g枳壳6g

    当归30g白术30g怀牛膝20g肉苁蓉20gx4剂

    方以白参、生黄芪、白术益气健中,升麻、枳壳升清以降浊,清气升、浊气自降,大便易通,此为虚证便秘治疗要之一。复入当归、白术、怀牛膝、肉苁蓉、怀牛膝润肠通便,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几味用量特别大,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此几味用于通便,量小则难以获效。临床亦当牢记。

    患者带药出院,第3日电话告诉我便畅,很正常,食欲再增,唯偶有胃部隐痛,持续时间短,嘱其服药完再诊。

    药完更方为参苓白术散进一步巩固疗效,西药在抑胃酸药的基础上加用了灭滴灵、氨必仙抗杀hp,为什么,胃炎病人大部分并有hp感染,嘱其使用1周。

    后电话随访,一切安好。

    此患者入院后,很快停用了抗生素,西药只予能量作支持治疗。其疗效当为中药之疗效无疑。住院期间,病情一变再变,先是腹泻,再是头痛、接下来为头胸汗出不止,最后表现为便秘。仔细分析,其脾气亏虚贯穿病之始末,但每一主症出现其辨证角度均有不同,先从泄泻辨治,健脾祛湿固涩;再从头痛辨证,治以益气升清止痛;接下来是从汗证辨证,治以升阳举陷敛汗;最后从便秘入手,治以益气润肠收功。尽管益气贯彻始终,但随着证的变化,选方各有侧重,法随证转,方从法出。虽有曲折,终获全功。

    看完我的这篇稿子,不知大家对“知患何逆,随证施治”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若如是,则不枉我之辛苦

    第十六讲如何突破西医思维对中医辨证的影响

    前一讲我们说过,目前青中年中医在临床上进行辨证施治的时候,很难逃脱西医思维的干扰,为什么

    一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中医基础还没扎好,就开始大量的学习西医的知识,西医课的设置课程常常不少于中医课。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来说,过早的接受了西医的线性思维,常常阻碍了中医复杂辨证思维的形成。

    很不客气的说,二是目前我们大部份的青中年中医临床课教师多是从书本走向书本,由于缺少临床实践经验,对中医缺少理性的认识,如果就按步就班的照着课本讲下来,我想教堂里睡觉的人一定不少,因此课堂教学热衷于把中西医病对照进行讲解,甚至少数教师为了回避学生的炒鱿鱼,干脆本末倒置,把中医的课变成西医的课了,在课堂上少谈中医,大谈西医热衷于1234点的机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培养出来吗于是乎,一谈到辨证,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西医的“病”,然后才会想到中医的“证”,这不能怪学生没天赋,实是教育需要改良。

    三是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们,特别是青中年一辈,大多热衷于西医的讨论,为什么啊还是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导致的,由于从一开始就热衷于西医的学习,热衷于西医的经验积累,反倒忘了中医本身的专业知识的研究,临床数年,很多人对中医的辨证施治毫无心得,你让他如何结合实际病例给学生讲中医的辨证施治啊学生在刚接触临床的时候,就泡在西医西药的环境中,当然也就很难形成好的中医辨证思维了甚至于到毕业还根本不知道怎么入手对疾病进行正确地辨证也大有人在

    所以啊,目前的中医状况真的就是后继乏人

    但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不管你怎么努力,你都不可能成为一流的西医名家,为什么啊,既使你的西医水平再高,但你的出身不对啊你的唯一出路就是学好中医,用你的中医长项去解决一些西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